研究生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03  浏览次数:

一、学科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历史可追溯至1979年成立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和1984年成立的计算机教学中心。1999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位授权点秉承“立足信息技术,面向农业应用”的发展定位,在长期的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的实践中形成了智能媒体处理、智能计算与系统、物联网与智能控制3个稳定的培养方向。

本学科依托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可满足研究生校内教学实践需求;依托数十家校外产学研基地或专业实践基地,可满足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实践需求;依托农业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实验站、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和学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可满足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需求。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质过硬、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强,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发展新动向以及国家发展智慧农业及数字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受到严格规范的科研训练,具有全球性学术视野与系统性思维,学术严谨规范,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的能力和素质;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产业部门、IT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从事计算机类和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软硬件系统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二)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信息获取与处理知识,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技术和方法发展动态。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想,能运用新理论与技术、方法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风严谨、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精神和思辨能力。

(五)学术视野开阔,能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人文素养良好、工程管理与协调能力较强。

四、主要研究方向

(一)覆盖二级学科及代码

1.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3.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二)培养方向

1.智能媒体处理;2.智能计算与系统;3.物联网与智能控制

五、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4 年。申请延期或提前毕业者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校研发〔2017〕287号)执行。

六、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一般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满足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7学分)。课程和学分总体设置参见附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简表。

七、培养基本环节及考核要求

(一)论文开题(2学分)

硕士生须在第2学年秋季学期第5周前完成开题。

1.导师指导

在导师指导下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完成论文开题。

2.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涉及一定理论基础研究的科研课题。可以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研究瓶颈问题、采用新方法研究某一领域的新问题、将计算机领域普适算法应用于其它科学研究领域解决交叉学科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算法解决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老问题。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技术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能反映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新颖性。

3.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题目、选题背景及其意义、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经费预算、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其中,综述部分不少于3000字,开题之前研究生应阅读文献30-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近10年的文献不少于60%,本研究领域或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不少于40%。

开题报告应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的暂行规定》要求撰写。

4.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内容应包含选题是否合理、是否属于本专业方向研究范畴,研究内容、水平是否能达到相关学位要求,研究方法、工作量是否合理等,并就其文献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题报告撰写、PPT制作等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5.论证时间和组织形式

研究生须在第2学年秋季学期第5周前完成开题,具体时间由学科点统一组织决定,硕士研究生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5年。

研究生开题计划应提前发布公告,由本学科专业不少于5人的专家(小组成员应为研究生导师或高级职称人员,成员中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或校内另一相近一级学科研究生导师)组成开题小组进行审核(通过或不通过),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在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研究与开题报告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开题。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限期重新开题,重做仍未通过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处理。

经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须经开题小组成员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并在研究生培养档案中保存。

(二)中期考核(2学分)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其思想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学术交流、撰写读书报告、实践研究、学位论文进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做出处理。

1.考核时间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3学年秋季学期第10周前进行,最迟应在毕业半年前完成;具体规定和要求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2.考核及组织方式

中期考核以汇报形式在学院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院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小组对研究生提交的文档资料进行考核评审。

3.考核内容

①思想品德;②课程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撰写读书报告等情况;③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④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⑤下一步拟完成的研究工作计划及详细进度安排;⑥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可能性;⑦学术诚信等。

4.研究生参加中期考核应提交如下文档资料

(1)论文进展报告:包括研究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研究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2)综合能力训练有关材料:包括实践教育、教学实践、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等实践能力考评材料。

5.考核评价及评价标准

(1)论文进展情况

课题研究内容是否与开题报告确定的研究目标、内容相符;

课题研究中是否存在问题,有无相应解决方法、措施及计划;

课题研究内容、水平能否符合相应学位要求,有无阶段性成果;

研究进度有无滞后,能否按期毕业等。

(2)中期考核结果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评定,具体要求及指标见当年中期考核通知。

(3)中期考核合格者者获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三)学术交流(2学分)

1.学术交流活动要求

研究生应主动参与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活动。研究生在参加研究生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时,应填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记录卡”,在报告结束后2日内交给所在学院。

(1)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2分。听取学术报告每次计0.1分,最多累积1分;在学院所组织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中作学术研究报告1次计1分,最多累积1分。在本专业一级学会和二级分会以上作研究报告每次计2分;

(2)作学术报告内容应与专业研究方向相关;

(3)指导教师应对其学术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4)学术交流考核在毕业答辩前完成。

2.学术交流活动考核

学术交流以汇报形式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组织的中期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评审。考核内容含学术交流形式、数量、平台、内容、成果、语言、与专业方向相关性、导师评价等。

学术交流环节考核计满2分者获得2学分,未满2分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四)综合测评(不计学分)

内容和要求以《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方案》为准,研究生需通过综合测评。

八、学科自设培养环节及考核要求

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

对在读期间,获得如下证书的研究生,进行学分认定:(1)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国家级考试(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5个专业),获得计算机软考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和中级资格(工程师);(2)获得华为认证ICT高级工程师和华为认证ICT高级专家;(3)获得Oracle数据库OCP(Oracle Certified Professional)与OCM(Oracle Certified Master)资格证书;(4)获得SCJD(Sun认证Java开发员)、SCWCD(Sun认证Web组件开发员)、SCBCD(Sun认证商业组件开发员)、SCMAD(Sun认证移动应用开发员)和SCEA(Sun认证企业架构师)证书。

认定不超过2学分;自设培养环节所认定学分可与选修课学分互认;学分总体设置参见附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简表。

九、学位申请和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按照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标准相关文件执行

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简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简表

学科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

0812

学院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

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34.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8.0学分,培养环节≥6.0学分

研究方向

1.智能媒体处理;2.智能计算与系统;3.物联网与智能控制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与学分要求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直博生

备注

公共必修课(="7.0学分)

6191002

硕士英语

4.0

64

春、秋

必修



618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18

必修



618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36

春、秋

必修



学科专业必修课

(="10.0学分)

6152006

应用数理统计

2.0

32

必修



6092009

组合数学

3.0

48

必修



6092008

矩阵论

3.0

48

必修



6093015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0

16

必修



6093016

工程伦理

1.0

16

必修



选修课

(≥11.0学分)

pd7094011

算法设计与分析

2.0

32

选修



6094015

计算机视觉

2.0

32

选修



6094027

人工智能

2.0

32

选修



6093003

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2.0

32

选修



6094016

高级计算机三维建模

2.0

32

选修



6092004

最优化技术与数学建模

2.0

32

选修



6094018

计算机动画

2.0

32

选修

中英文两种形式授课,

2选1

6094018E

Computer Animation

2.0

32

选修

6094017

机器学习*

2.0

32

选修

中英文两种形式授课,

2选1

6094017E

Machine Learning

2.0

32

选修

6094028

深度学习

2.0

32

选修



pd7094003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

2.0

32

选修



609200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2.0

32

选修



6094021

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

2.0

32

选修



6094020

信息安全

2.0

32

选修



6094003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2.0

32

选修



6093004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2.0

32

选修



6093013

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2.0

32

选修



6094029

机器人控制技术

2.0

32

选修



6094030

强化学习与动态控制

2.0

32

选修



补修课

(不计学分)

2092209

计算机网络

0.0

56

春、秋

补修

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硕士生至少应补修本学科本科高年级主干课程3门,可列多门

209250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0

48

补修

109210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0.0

48

补修

2091109

数据结构

0.0

64

补修

109120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0.0

48

春、秋

补修

3153004

离散数学

1.0

48

选修

3093112

数字图像处理

1.0

32

选修

2094402

数字信号处理

1.0

48

选修

2094512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1.0

48

选修

培养环节及时间安排

培养基本环节

学分

必修或选修

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

2.0

必修

第2学年秋季学期第5周前完成

2.中期考核

2.0

必修

第3学年秋季学期第10周前完成

3.学术交流

2.0

必修

在学期间完成

4.综合测评

0.0

必修

在学期间完成

学科自设培养环节

学分

必修或选修

时间安排

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

2.0

选修

在学期间完成


















*标注为本领域核心课程,参考教指委制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