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21  浏览次数:

各系、部(室),2025届毕业生:

2025届我院共有399名预毕业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389名学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29名、软件工程专业135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82名、电子商务专业1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学位)16名、软件工程专业(第二学位)8名、辅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方向)18名。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精神,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毕业论文查重

1.查重范围

2025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含第二学位、辅修专业)。

2.查重时间

2025年4月25日-5月31日。

3.查重办法与结果处理

(1)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网址为:https://pmlc.cnki.net/school/)来完成,由学生自主登录系统上传,指导教师登录系统负责审核(学生和指导教师操作流程见附件1),审核通过后,自动进行检测。

(2)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例≤25%,方可参加答辩。

(3)对检测不合格的毕业论文,教师指导学生限期修改。修改后的论文须于5月18日上午10:00前再次检测(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次再次检测),仍不合格者,论文不得进入评审与答辩环节。

(4)答辩之前仍无法达到上述要求者,提交所在学院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进行评议,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检测

1.检测对象:2025 届预毕业生中随机抽取毕业论文, 全院抽取比例不少于 10%。

2.检测时间:5 月 20 日前完成。

3.检测内容:识别文本是否部分或全部具有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特征,生成包含疑似 AIGC 占全文比、疑似 AIGC 片段分布等内容的检测报告。

4.结果应用: AIGC 检测结果将作为 2025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盲审

1.检测对象:由本科教务管理系统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共4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拟送专家盲审,具体名单(见附件2)。

2.有关要求和时间安排

(1)所提交毕业论文应符合论文写作规范相关要求。论文应做隐名处理,不得出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等个人信息,删除“致谢”。

(2)所有公布盲审的毕业论文于5月12日前完成,并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的“查重抽检”。两次查重抽检仍不合格者,延期答辩。

(3)5月15日前,学院组织完成论文送审,5月20日前,学院将盲审意见反馈给学生。

(4)对论文盲审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调查核实并处理,处理意见报教务处。

3.结果认定与处理

专家评阅盲审意见分为“同意答辩”、“修改后直接答辩”、 “修改后重新送审”和“不同意答辩”4 种。

(1)若两份评阅意见均为“同意答辩”,视为盲审通过,可直接参加答辩。

(2)若有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直接答辩”的,学生按照评阅意见认真修改论文,指导教师在“论文修改说明”上签字同意后可参加答辩。(见附件3)

(3)若有评阅意见为“修改后重新送审”的,学生按照评 阅意见认真修改论文,指导教师在“论文修改说明”上签字同意后,送评阅专家复审, 复审通过后可参加答辩。

(4)若两份评审意见均为“不同意答辩”或有一份评审意 见为“不同意答辩”,在重新追加一位评阅专家后,评阅意见仍 为“不同意答辩”的,均视为盲审不通过,学生须延迟答辩。

(5)盲审不通过的论文需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盲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四、毕业论文答辩

1. 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答辩工作。

长: 张宏鸣 王西军

员: 杨 沛 刘桂玲 耿耀君

毛 锐 孙健敏 张晓峰 王淑珍

主要职责:统筹安排学院本科毕业答辩工作;协调、解决答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5个答辩工作组(见附件4)。

2. 毕业论文答辩组组成

答辩以系(部)为单位,系(部)主任负责本系(部)毕业答辩工作。

答辩组由组长1人、秘书1人、委员5人组成,答辩组组长由所属系(部)主任指定,秘书由答辩组组长指定,委员由系(部)主任统筹安排,每个答辩组委员组成结构要合理,由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搭配组合。

3.系(部)主任、组长、秘书职责

系(部)主任:统筹安排并全面负责本系(部)教师指导毕业生的答辩工作;负责组织导师和评阅教师对毕业生的论文进行评阅;答辩工作结束后,提交一份书面总结报告至教学办。

答辩组组长:①安排本组答辩工作;②主持答辩;③负责学生考勤④答辩开始前,宣布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工作职责、评分标准等;⑤评定成绩;⑥督促答辩委员认真填写答辩记录等相关信息;⑦答辩工作结束后向所属系(部)主任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答辩秘书职责:①协助答辩组组长布置答辩会场,维持答辩秩序;②负责论文答辩材料的准备工作;③负责做好答辩纪录(要能反映“答”与“辩”的过程);④负责做好答辩材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⑤完成答辩小组组长安排的其他任务。

4.答辩时间安排

答辩时间:5月24日-5月29日各系(部)组织师生参加答辩,系(部)主任答辩前2天将本系(部)答辩计划(分组、评委、秘书、答辩时间段等)报教学办。

答辩时长: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为每人不超过15分钟,包括学生汇报与师生问答。

答辩记录: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认真对各答辩委员提问与学生答辩情况进行记录,填写《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见附件5),供评定成绩时参考。记录要详细、客观,要注明提问人姓名及问题,记录清楚学生回答内容。答辩学生自备记录本,认真记录教师所提问题,以供后期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五、校院优秀毕业论文和校百篇优秀毕业论文推荐

学院评选院级优秀论文58份,评选推荐校级优秀论文19份,推荐参加评选学校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11份(从推荐的校级优秀论文中遴选),学院6月3日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推荐工作。

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按照指导教师成绩10%,评阅教师平均成绩20%,答辩委员平均成绩7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答辩成绩按百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记载,毕业论文最终成绩保留1位小数。各组成绩优秀率不超过15%,其中推荐校优秀的比例为5%,推荐校百篇优秀毕业论文的比例≤3%;优秀毕业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例≤15%(或无AI代写论文情况)。(各组分配名额见附件6)。

六、材料报送要求

(1)6月2日下午5:00前,各系(部)将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信息及成绩汇总表(见附件7)。6月8日前将毕业论文工作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见附件8)以及发表论文、申报专利情况汇总表(见附件9)电子版提交至学院教学办公室。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基本情况统计,未能如期答辩学生及其原因,成绩分布及其原因,发表论文、申报专利情况等。

(2)6月2日前,各系部将校、院优秀毕业论文的全文电子文档以“级别-学生+姓名”命名报送至教学办。被遴选参加校级“百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学生将论文纸质版(每篇2本)报送至教学办,6月6日前学校组织专家按农、理、工、其它(包含经、管、文、法、艺术)类分成四组进行评阅和PPT汇报答辩(每人8分钟),评出校级“百篇优秀毕业论文”。参与评选“百优”的论文,学校将再次进行查重 和 AIGC 检测,若“总文字复制比”超过 15%或发现有 AI 代写论文情况,将取消评选资格。

(3)学生根据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Word样例撰写,推荐使用的LaTeX排版。(见附件10)。答辩后,论文修改由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然后用淡蓝色羊皮1505、160克纸装订,6月15日前提交导师。

(4)6月25日前,各系(部)整理提交学生的存档论文及答辩过程材料。

纸质材料提交办法:将每个学生的过程材料按毕业论文档案目录顺序排好,左边订两针后夹在毕业论文封皮下,论文按学号由小到大顺序排好交至教学办。

电子材料提交办法: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材料(论文、答辩PPT、演示视频、成果等)以“学号姓名-导师姓名”命名压缩,以各系(部)为单位汇总后统一交至教学办。

毕业答辩是本科生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希望全院师生高度重视,系(部)主任组织好本系(部)答辩,实验室做好相关工作的配合,党政综合办公室做好服务保障,确保本次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4月21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