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工智能辅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唐 琦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1-23  浏览次数:

1月19日,为提升我校首届“人工智能”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着力落实学校“办好人工智能辅修专业,树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典型示范”的总要求,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教学团队举办了人工智能辅修专业的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张宏鸣院长主持,陕西省教学名师李书琴教授、人工智能辅修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组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共26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聚焦辅修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知识边界与衔接等方面,开展充分的教学研讨和思想交流。

4a6b896857c7482499a17d5cc0a8c80c.jpg

会上,张宏鸣院长首先简要回顾了辅修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学校对辅修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介绍了当前专业建设的一些具体进展。接下来专业负责人孙健敏副教授重点指出辅修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3个主要问题,包括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着力点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与会教师带着对辅修专业人才培养育人情怀,围绕人才培训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案例、学科交叉融合、支撑学生未来发展等方面开展热烈讨论、提出真知灼见,为专业发展建言献策。

省级教学名师李书琴教授建议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采取“跨学科交叉复合、科教协同”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为辅修专业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科研训练+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培养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的知识、技术与农业领域智能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的思维和素养,为农林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最终达到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张宏鸣院长强调,人工智能辅修专业的创办既是对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布局的积极响应,也将进一步拓展学校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学科格局。学院依托智能计算与农业信息系统学科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教学名师领衔、专业教师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组建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希望教师团队面向行业新领域,满足新时代国家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应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以及特色规划和建设上狠下功夫,成为学校农工融合、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示范,为我校培养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工具解决农业领域智能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人工智能辅修专业2020年首次共招收2个班60名学生,分别来自全校17个学院的2019级学生,涉及29个专业,命名为“1217”班。目前,学生已于本学期2021年1月10日正式开始学习“人工智能导论”和“Python应用技术”2门课程。


编辑:尹秀珍    终审:黄铝文